什么是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发生部位主要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胰部位,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病变引起的出血。
轻症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及时、正规、专业的治疗后出血基本可以得到控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复发性出血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高达25%~30%。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的发病率为100/10万~180/10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相关,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呕血和黑便。随着失血量的增多,还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无力、发冷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在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慢性隐性出血
这是一种肉眼不能观察的便血情况,粪便潜血检查的阳性结果用于明确此类出血。
慢性显性出血
该类出血属于可肉眼观察到的呕血,排便呈现柏油样,由于出血速度慢、量不大,一般不会发生出血性低血压、缺血性休克等危急情况。
急性大出血
当患者呕出物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大便呈暗红色或柏油样稀便时,可能是突然发生了出血量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这类急性大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甚至抢救。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溃疡部位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此类出血主要由肝硬化引起。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胃癌患者的癌变部分出血。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如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注意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偏向一侧,以免呕血时血液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活动期患者要禁食并静脉补充电解质和能量。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观察患者呕血和便血的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生化,必要时要进行心电监护。

药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用药非常关键,有以下几种,可组合用药。
凝血酶:用于出血急症。
抑酸药:可抑制胃酸分泌,用于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
垂体后叶素: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高血压、冠心病、孕妇不宜使用。
生长抑素:止血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
注意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需要严格禁食,绝对卧床休息。此时家属要悉心照顾患者,呕吐后及时漱口,预防压疮。待患者病情缓解,可以逐渐开始进食,一开始需要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医生交代可以进食后,要吃细软、无渣、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油、鸡蛋羹等,不要吃太硬的、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地瓜、芹菜等,以免再次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预防?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饮食有助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平时需要少饮酒、少喝咖啡及浓茶,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对于出血后的患者,需要注意补充营养,开始时少食多餐,食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蛋糕、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