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病症,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它是一个描述性的名词,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形成了深静脉血栓的过程”,再通俗一些,就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固,最终导致血管部分或全部阻塞的过程。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美国,2007~2009年期间,美国年均有547596例VTE住院患者,住院率为239例/100000人。
我国住院患者中VTE发病率由3.2/10万人次(2007年)上升至17.5/10万人次(2016年)。
有统计显示,约有10%的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为肺栓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猝死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发作30分钟内死亡。
PE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院内死亡的10%。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典型症状?

1
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
2
皮肤颜色改变,轻度淤血变红,重症可呈青紫色,有些可呈白色;
3
疼痛或压痛,偶有发热;
4
有些患者可以没有局部症状,而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肺栓塞症状包括突然呼吸急促、胸部疼痛或不适、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头晕或昏厥,心率加快,咳血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诱发因素?
包括创伤、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置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异常、手术、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化疗、肥胖、糖尿病、心肺功能衰竭、脑卒中、脊髓损伤、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等,都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何治疗?
深静脉血栓治疗以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
一般治疗措施
卧床
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可减轻疼痛并利于静脉回流,促进肿胀消退。
抗凝治疗
抗凝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以及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溶栓治疗
溶栓方式包括导管溶栓及全身溶栓。
导管溶栓
应用溶栓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血栓溶解率高、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为临床溶栓治疗首选。
全身溶栓
全身静脉用药。
血管介入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溶栓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通常与溶栓相结合。
深静脉血栓形成怎么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定期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等。
注 意
#有其他原发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监测、控制血压;
# 高危或有病史的人群,可以咨询医生服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长途旅行时,需穿宽松的衣服,多喝水,至少每2小时起身活动一次。